轻触「在看」,推荐至看一看
在看
调查动机
近日,百度副总裁谢广军13岁女儿“网络开盒”事件引发持续关注。因对一名网友评论不满,13岁女孩将该网友个人隐私“开盒”,包括其真实姓名、身份证号、家庭住址等全部公开,并引导其他网友对该网友攻击、辱骂。
随后,谢广军在朋友圈致歉。百度也发表声明称,坚决谴责这种窃取和公开他人隐私的网络暴力行为。
这并非个例。今年3月19日,四川成都被家暴16次当事人小谢发视频称自今年3月初起,有匿名账号在多个社交平台散布其户口本、身份证正反面等个人信息,并附有大量不友好言论,自己未成年女儿的照片也被挂在了网上。目前她已向公安机关报案。
为何“网络开盒”屡见不鲜、屡禁不止?如何才能有效治理?为此,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。
治理“网络开盒”行为存在哪些难点?
如何保障网络社交环境的清朗,杜绝“网络开盒”行为?
“总的来说,‘网络开盒’行为需通过法律细化、技术防控、教育引导和跨部门协作等手段进行综合治理。对于未成年人,尤其需要关注其施害者与受害者的双重角色,强化监护人责任与平台义务,同时推动社会形成尊重隐私的网络文化。”隗卓然说。